2022-12-15
當地時間12月14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中國角”——銀行業自然與氣候行動主題邊會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辦。
2022-12-15
在中建筑港近3年的時間里,陳家函先后效力了2個項目,任職2個不同的崗位,實現了從穿越“鋼筋鐵骨”的“戰士”到職工“娘家人”的轉變,將自己打造成了工程建設前后方的“多面手”。
2022-12-15
今天我們推出對科普中國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閃淳昌的采訪,講述應急科普在社會治理中扮演了哪些重要的角色。
2022-12-15
十八年前,楊明還是剛剛畢業的毛頭小子,如今已經成長為中建筑港三公司的中堅力量,獲評“青島市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水運工匠”稱號。
2022-12-13
12月10-11日,清華大學柔性電子技術實驗室、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錢塘科技創新中心以“云端會議”形式聯合舉辦了第四屆國際柔性電子技術大會(ICFE 2022)。
2022-12-12
今天我們推出對科普中國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張秀華教授的采訪,講述《科普法》修訂的重要意義及如何主推大科普格局形成。
2022-12-12
今天我們推出對科普中國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朱啟臻教授的采訪,講述科普如何賦能推動鄉村振興。
2022-12-12
在每年的12月,天空都會上演一場“夜空禮花”,它就是雙子座流星雨。今年,該流星雨將于12月14日迎來極大。
2022-12-09
《國際口腔科學雜志(英文版)》編輯部主任王晴分享了辦刊經驗。
2022-12-09
《轉化神經變性?。ㄓ⑽模分骶庩惿芊窒砹宿k刊經驗。
2022-12-08
《農業工程學報》《農業工程技術》總編和《國際農業與生物工程學報》主編,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執行秘書長王應寬博士分享了辦刊經驗。
2022-12-07
《地球科學》2022年第10期文章——《從40萬年長偏心率周期看米蘭科維奇理論》,聚焦40萬年長偏心率周期的演變特征和破壞機制,綜述了我國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科學家所做的工作。
2022-12-05
12月5日是第九個世界土壤日。據聯合國官網發布的公報,今年土壤日的主題是“土壤:食物之源”,旨在通過應對土壤管理方面日益增長的挑戰,提高對土壤的認識,鼓勵社會改善土壤健康。
2022-12-05
在日前舉辦的鄉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袁亞湘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圍繞如何將鄉村青少年培養為具備科學素養的有為青年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2022-12-04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聯合新華網共同推出“科創筑夢 助力‘雙減’”系列視頻,今天我們推出《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解讀:如何理解教學思想》解讀視頻。
2022-12-04
陜西師范大學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修訂組組長胡衛平在課程中對義務教育科學課程中有關科學本質的內容進行解讀。
2022-12-04
記者日前從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吉林省抗聯遺址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考古人員在對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已發現3000多處抗聯相關遺跡,是國內目前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抗聯遺址。
2022-12-04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崔鴻在課程中介紹了《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核心概念的內容內涵及及新課程標準中體現的學科價值及育人價值。